当前位置:花匠谷 > 养花知识 > 植物知识 > 半夏 半夏百科
手机版

半夏 半夏百科

来源:花匠谷 阅读:2.73W 次

半夏(Pinellia ternata(Thunb.) Breitenb.),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具块茎,叶基出,有长柄,叶柄基部常有珠芽。肉穗花序具细长附属体;花雌雄同株,无花被;雌花部分与佛焰苞贴生。浆果小,熟时红色。半夏有两种繁殖方式,有性生殖通过花完成,营养繁殖通过珠芽和块茎完成。因仲夏可采其块茎,故名“半夏”。

半夏为广布物种,中国除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未见野生外,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;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山东和江苏等地,现日本、朝鲜等国也有分布。半夏属浅根性植物,野生多见于山坡、溪边阴湿的草丛或林下;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,畏强光。半夏的独自生存能力较差,具有明显的杂草性,常常与其他喜阴湿的植物群伴生。

半夏 半夏百科

地区分布

半夏为广布种,中国除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未见野生外,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,野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、湖北、安徽、云南和贵州等省区。主要栽培产区为甘肃、山西、山东、贵州和云南等省。日本、朝鲜等国也有分布。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山东和江苏等地。

生长习性

半夏属浅根性植物。野生多见于山坡、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。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,畏强光;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情况下,易发生倒苗。喜温和、湿润气候,怕干旱,忌高温。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,除盐碱土、砾土、重黏土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,其他土壤基本均可,但以疏松、肥沃、深厚,含水量在20%~30%、pH6~7的砂壤土较为适宜。具有明显的杂草性,具多种繁殖方式,对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。

1年生半夏为心形单叶,第2~3年开花结果,有2或3裂叶生出。1年内可多次出苗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每年平均可出苗3次。第1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,第2次在6月上、中旬,第3次在9月上、中旬。相应每年平均有3次倒苗,分别为3月下旬至6月上旬、8月下旬、11月下旬。出苗至倒苗的日数,春季为50~60天,夏季为50~60天,秋季为45~60天。倒苗对于半夏来说,一方面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,更重要的是增加珠芽数量,亦即进行了一次以珠芽为繁殖材料的无性繁殖。第1代珠芽萌生初期在4月初,萌生高峰期为4月中旬,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

块茎一般于8~10℃萌动生长,13℃开始出苗。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,并出现珠芽。15~26℃最适生长,30℃以上生长缓慢,超过35℃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,秋后低于13℃出现枯叶。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,当1~5厘米表土地温达10~13℃时,叶开始生长,此时如遇地表气温持续数天低于2℃,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,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。地温、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,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,地下珠芽长得越大。当气温升至10~13℃时,叶直立长出土外。不同半夏居群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明显。

半夏块茎、珠芽、种子均无生理休眠特性。种子发芽适温22~24℃,寿命1年。

繁殖方法

半夏的繁殖有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两种繁殖方式,其中有性生殖是通过花来完成的,营养繁殖可以通过珠芽和块茎两个结构来完成。

有性繁殖

半夏的花为单性花,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,同一植株的雌花成熟早于雄花,当雌花柱头发育成熟,可以接受花粉,胚囊也发育成熟时,雄花的花药却还尚未开裂散粉,因此无法进行同株传粉。而半夏的花序被佛焰苞紧紧地包裹着,因此需要特定的长喙昆虫来完成授粉。在没有相应昆虫的地区,半夏的自然结实率很低,繁殖主要通过营养繁殖来完成。

半夏在受精后短时间内就会开始发育,并迅速消耗掉胚乳中的营养。因此,农业生产中收获到的“种子”不是植物学上的种子,而是一个原球茎。

营养繁殖

珠芽

半夏的珠芽在叶柄上的位置与品种有关,也受到多种植物激素和矿物质的影响。

块茎

半夏的块茎在健康状态下没有繁殖功能,一般只会不断扩大,不会产生子块茎,更不会产生新个体,只有在受到了机械性损伤一分为二的情况下,才会发展成两个新植株。这在自然状态下是对于受干扰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,但在生产上可以作为一种营养繁殖途径。

栽培技术

选地整地

宜选湿润肥沃、保水保肥力较强、质地疏松、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,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。黏重、盐碱、涝洼地不宜种植。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,可与玉米、油菜、麦类作物、果木林进行间套种。选地后,于10~11月深翻土地20厘米左右,除去砾石及杂草,使其熟化。结合整地,施农家肥5000千克/亩、饼肥100千克/亩和过磷酸钙60千克/亩,翻入土中作基肥。于播前,再耕翻1次,然后整细耙平。南方雨水较多的地方宜作成宽1.2~1.5米、高30厘米的高畦,畦沟宽40厘米,长度不宜超过20米,以利灌排。北方浅耕后可作成宽0.8~1.2米的平畦,畦埂宽、高分别为30厘米和15厘米。畦埂要踏实整平,以便进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栽培。

田间管理

根据半夏各生长阶段的不同要求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。关键点有:①除草。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具体确定除草次数和时间,尽早除草,也可结合培土同时进行。除草后应立即施肥。②施肥。因是喜肥植物,生长期中应当注意适当地多施肥料。特别是出苗的早期,应当多施氮肥,中后期则应当多施钾肥和磷肥。半夏对钾的需求量较大,多施钾肥对其生长尤其重要。③培土。一项重要的高产技术措施。目的是盖住珠芽和杂草的幼苗,并有利于半夏的保墒和田间的排水。④给排水。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,田间管理要注意好干旱时的浇水和多雨时的排水。

病虫害防治

根腐病

半夏常见的病害,为害地下块茎,造成腐烂,随即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。防治方法:①选用无病种栽,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。②播种前用木霉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半夏块茎,或以5%的草木灰溶液浸种2小时。③发病初期,拔除病株后在穴处用5%石灰乳淋穴,防止蔓延。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,可减轻危害。

病毒性缩叶病

栽培半夏上普遍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,种茎带毒及蚜虫等昆虫传毒可能为其主要传播途径。该病可使半夏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造成鲜种茎大量腐烂,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,往往品质差,品级低。防治方法:①选无病植株留种,避免从发病地区引种及发病地留种,控制人为传播,并进行轮作。②施足有机肥料,适当追施磷肥、钾肥,增强抗病力;及时喷药消灭蚜虫等传毒昆虫。③出苗后在苗地喷洒适量农药。④发现病株,立即拔除,集中烧毁深埋,病穴用5%石灰乳浇灌,以防蔓延。⑤应用组织培养方法,培养无毒种苗。

芋双线天蛾

半夏生长期间为害极大的食叶性害虫,栽培半夏田为害率可达80%以上。防治方法:①结合中耕除草捕杀幼虫。②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。③5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幼虫发生时,用杀虫剂防治。

其他尚有半夏炭疽病、蚜虫和地下害虫等为害半夏。

主要价值

药用价值

半夏在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,始见于《礼记·月令》“五月半夏生,盖当夏之半”。为常用中药。入药首见于最早的医方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处方用名为冶半夏,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。半夏药材味辛,性温,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的功效。根据炮制方法不同,有生半夏、姜半夏、法半夏、清半夏,功效不同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镇吐、镇咳祛痰、抗癌、抗生育抗早孕、抗心律失常等作用。临床用于治疗食管贲门癌梗阻、冠心病、宫颈糜烂、寻常疣子、急性乳腺炎等。

观赏价值

半夏的花序为佛焰苞花序,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uajianggu.com/yhzs/zhiwuzhishi/355104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花匠谷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18007003号-4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