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匠谷 > 养花知识 > 植物知识 > 蜂斗菜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手机版

蜂斗菜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
来源:花匠谷 阅读:2.5W 次
蜂斗菜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
药用价值
入药部位
根茎及全草。
性味
苦、辛,凉。
归经
归心、肺经。
功效
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。
主治
用于咽喉肿痛,痈肿疔毒,毒蛇咬伤,跌打损伤。
相关配伍
1、治扁桃体炎:蜂斗菜15g。水煎,频频含漱。(《江西草药》)
2、治痈疽疔毒:蜂斗菜(鲜)适量。加少许白糖,捣烂外敷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水煎含漱。
采集加工
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蜂斗菜鲜叶柄中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钙、磷、镁等成分。此外,还含有蜂斗菜素、百里香酚甲醚、山柰酚、咖啡酸等成分。
蜂斗菜性凉,味苦、辛,具有解毒祛淤、消肿止痛等功效,适用于扁桃体炎、痈肿疔毒、毒蛇咬伤、跌打损伤等病症。

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蜂斗菜中所含的蜂斗菜素有解痉作用。所含的百里香酚甲醚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,且毒性低,对口腔、咽喉的消毒杀菌效果好,还能促进气管纤毛的运动,有利于气管黏液的分泌,易起祛痰作用,可用于治疗气管炎、百日咳等。

蜂斗菜含有丰富的咖啡酸,具有广泛的抑菌作用,还有抗病毒活性,对牛痘和腺病毒掏作用较强,其次为脊髓灰质炎1型和副流感B型病毒。咖啡酸还有抗蛇毒作用,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等症。蜂斗菜所含山柰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此外,还可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。
每年5-7月采集嫩叶,去掉叶片,焯水后可拌、炝、炒、做汤等。
脾胃虚寒、脘部冷痛、大便稀溏者忌用。


化学成分

根含蜂斗菜素50~55%,还含蒈烯-3、雅槛兰树油烯、α-檀香萜烯、百里香酚甲醚、呋喃雅槛兰树油烷、橐吾烯酮、白蜂斗菜素和它的当归酸酯、6-羟基雅槛兰烯内酯、白蜂斗菜素甲醚、呋喃蜂斗菜醇、6-乙酰基呋喃蜂斗菜醇、6-当归酰基呋喃蜂斗菜醇、硫-呋喃蜂斗菜二酯、呋喃蜂斗菜单酯,以及胆碱、原儿茶酸、当归酸、己酸、辛酸、β-谷甾醇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花茎含挥发油,其中含壬烯-1、当归酸、十一碳烯-1、十三碳烯-1、3-乙酰氧基壬烯-1、β-榄香烯、β-甜没药烯,以及异戊醇、已烯-3-酵-1、壬烯-1-醇-3,ι-芳樟醇、藜芦醚、蜂斗菜酮、β-石竹烯、百里香酚甲醚、蜂斗菜醇酮、十三碳三烯-1,4,7、对-聚伞花素等。还含蜂斗菜螺内酯、二氢蜂斗菜螺内酯、合模蜂斗菜螺内酯、硫-蜂斗菜螺内酯、蜂斗菜哪螺内酯、蜂斗菜醇酯、异蜂斗菜素、蜂斗菜酸。又含山柰酚、槲皮素、咖啡酸、绿原酸、延胡索酸和17种氨基酸。
叶中挥发油的主成分是十三碳烯-1、β-石竹烯。还含蜂斗菜酸、异蜂斗菜素、蜂斗菜螺内酯。
此外,还分离出雅槛兰蜂斗菜酮、9-乙酰氧基蜂斗菜哪螺内酯、硫-蜂斗菜单酯。


性味特点

《江西草药》:"苦辛,凉。"
功用主治
①《江西草药》:"解毒祛瘀。治扁桃体炎,痈肿疔毒,毒蛇咬伤。"
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消肿止痛,解毒祛瘀。治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"


用法用量

外用:捣敷;或捣汁含漱。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捣汁服。


常用选方

①治扁桃体炎:蜂斗菜五钱。水煎,频频含漱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②治跌打损伤:鲜蜂斗菜根茎三至五钱。捣烂取汁服或水煎服,渣外敷伤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
文献论述

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病证通用中药》等多种中药的书籍都记载着蜂斗菜有润肺以及止咳、化痰的功效。

临床运用
治疗毒蛇咬伤:先用针刺局部,然后取鲜蜂斗菜根适量捣烂,敷伤口周围。严重者再用蜂斗菜根捣汁生吃,或煎水内服。每日1次,连服2-3天。一般病例用药两天即消肿,体温、视力恢复正常,3-5天内痊愈。

药理作用
蜂斗菜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弱的抗菌少性。从蜂斗菜中分离的蜂斗菜烯碱有强肝毒和致癌作用。从蜂斗菜中亦分离出一种新的生物抗变剂蜂斗菜酚,对紫外线引起的突变大肠村菌WP2B/rTrP-AD50为95mg/ml。蜂斗菜酚的生物活性在大豆油中存在。而蜂斗菜酚的一种异构体在剂量达300mg/ml时未出现任何药理效应。

烹调
蜂斗菜400g﹐泡的米1大勺﹐荏子1/4杯﹐日本对虾100g﹐水1杯﹐荏子油2大勺﹐红辣椒1个。
佐料﹕酱油1大勺﹐葱50g﹐捣好的蒜2小勺﹐香油1小勺
(1) 在蜂斗菜茎上撒盐揉一揉。放在开水里煮后用凉水漂一漂﹐并剪尖端去皮﹐切成6~7cm长﹐用荏子油与日本对虾一起炒。
(2) 把米和荏子泡在水里煮一会儿放葱﹑蒜﹑香油后以酱油或盐调味。切红辣椒放进去更好看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uajianggu.com/yhzs/zhiwuzhishi/196995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花匠谷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18007003号-4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